年度CIT審計
- 企業服務 發布于 2020-03-03
- 分類:公司審計
- 閱讀(3215)
- 評論(0)
什么是年度CIT審計?為什么企業要做年度CIT審計?CIT審計的條件、時間材料及審計內容是怎樣的?接下來企常青為您詳細介紹。
年度CIT審計指的是年度企業所得稅審計。企業所得稅審計(CIT審計)是對企業是否依法按章計征所得稅的審核、稽查。稅務部門核定企業應交所得稅,必須先審查核定其應稅所得額,審查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是否真實,有無弄虛作假的情況。
一、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審計的條件是什么?
有以下幾種情況要做所得稅匯算清繳稅審。
1、當年企業虧損10萬以上
2、連續三年虧損
3、(企業當年)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建筑施工、房地產開發企業,商業零售企業的稅前扣除事項
4、企業贏利,以前年度虧損,要做所得稅彌補虧損審計報告,這樣可以彌補前五年內的虧損
以上是北京國稅總局的要求,每年各區會有自己政策,如:海淀區、朝陽區不管企業虧損多少,都要聘請稅務師事務所審計,并向稅務局提交審計報告。各地稅務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是否需要稅審,要咨詢所在局專管員。
二、稅審時間?什么時候做稅審?
所得稅審計和申報時間:1月-5月底,過期稅務局會罰款;
按以往的經驗越早越好,一是企業和稅務師事務所時間都充裕。
三、什么鑒證機構可以出具稅審報告?
在以前,稅務師事務所每年要到國、地稅報備所得稅匯算清繳。在國稅、地稅備案的北京稅務師事務所,有出具所得稅審計報告資格;
備案稅務師事務所出具所得稅審計報告各區稅務局都認可;
四、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審計收費標準和審計報告的價格
事務所是按照被審企業當年的資產總額、收入、每月記帳憑證量、手工還是財務軟件記帳綜合評估報價,詳細請咨詢“深圳駱駝客”
五、企業所得稅審計企業要準備什么資料?
企業所得稅審計所需材料,詳細請咨詢“企常青會計老師”
六、稅務師事務所的審計服務流程
1、前期溝通,確定是否需要做、價格、時間等;
2、與稅務師事務所簽定業務約定書;
3、企業按稅審資料清單準備好后,稅務師下戶審計;
4、稅務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
七、年度CIT審計主要審計哪幾個方面?
1.收入總額真實性的審計。企業的收入總額是指納稅人在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之和,包括生產經營收入、財產轉讓收入、債權資金利息收入、租賃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對企業收入總額真實性的檢查,主要通過審閱有關的帳簿憑證,看其有無漏記、少記、錯記的情況。對產品銷售所取得的收入,審查其有無長期掛帳,不記“產品銷售收入”帳戶的情況;有無作價處理下腳料、廢品、展品、樣品及帳外物資等不入帳,作為“小金庫”處理的情況;有無以物易物不記收入的情況;有無將材料銷售技術轉讓、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等非工業性勞務作業所取得的收入,不記入“其他業務收入”帳戶的情況。
2.成本費用準確性的審計。產品成本與費用是指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耗費和支出。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動力、制造費用;費用主要指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產品成本與費用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更是所得稅會計審計的重點。
首先是對材料進行檢查。看企業對購入材料的成本核算是否正確;對企業在建工程以及福利部門等非生產單位領用的材料,是否擠入了生產成本;對發生的材料盤盈、盤虧,有無長期掛帳;有無隨意削價或變相削價處理庫存材料的情況;有無隨意改變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人為調節生產成本的情況;有無將報廢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的殘料作為帳外物資不入帳,而轉作“小金庫”的現象等。
其次是對工資、獎金、補貼進行檢查。查閱企業有無超標準發放工資的情況;有無將在建工程施工人員及醫務人員的工資記入“生產成本”或“管理費用”帳戶的情況;有無將非生產人員的福利費在“生產成本”中列支的情況;有無虛列人員,多報出勤,多算加班,做假工資表和獎金補貼表,虛報冒領獎金補貼等情況。
第三是對期間費用的檢查。看企業有無利用待攤和預提費用調整成本的情況;有無將應在營業外支出開支的賠償金、違約金、罰款支出、公益救濟性捐贈等列入期間費用的情況;有無超標準支付業務招待費的情況等。
3.產品銷售成本的檢查。產品銷售成本是企業出售產品、商品過程中,計算出的產品、商品的全部成本,它是計算企業經營性成果的主要環節,也是企業所得稅檢查的重要內容。對這一內容的檢查主要看企業完工產品入庫,有無轉移產品成本的現象;有無虛報產品盤虧數量、金額或少報產品盤盈的情況;產成品成本有無忽高忽低,人為多轉或少轉的情況;有無未實現銷售,而提前結轉成本的情況。
4.納稅調整合法性的檢查。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其財務會計的處理方法與國家有關稅收法規有抵觸的,應當依照稅法規定進行調整。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各項目,應依據標準、范圍進行扣除:
(1)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高于按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的數額部分則不準扣除。
(2)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按照財政等部門規定計稅工資標準扣除。
(3)企業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企業用于公益、救濟性質的捐贈,在年度應納所得稅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