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節稅概念
企業節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當存在著多種納稅方案的選擇時,納稅人通過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征點、減免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以稅收負擔最低的方式來處理財務、經營、交易事項。
企業節稅的特點
1.以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為前提
節稅是在合法的條件下進行的,是在對政府制定的稅法進行比較分析后進行的最優化選擇。
2.符合政策立法意圖
納稅人通過節稅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法中固有的優惠政策來享受其利益,其結果正是稅法中優惠政策的立法意圖,因此,節稅本身正是優惠政策借以實現宏觀調控目的的載體。
3.需要進行策劃
節稅需要納稅人充分了解現行稅法知識和財務知識,結合企業全方位的籌資、投資和經營業務,進行合理合法的策劃。沒有策劃就沒有節稅。
4.表現形式多樣
由于各國稅法的不同,會計制度的差異,世界各國的節稅行為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一國稅收政策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差別越大,可供納稅人選擇的余地也就越大,節稅形式也就更加多樣。
企業合理節稅的形式
企業節稅的形式主要包括四種:
1.組建形式變更節稅。
企業組建過程中,往往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在不同的選擇方式中,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往往能從中獲得不同的利益,這利益之中就存在稅收收益的問題。例如對于一個母公司來說是設立子公司還是設立分公司,就有很大的利益差別。子公司在形式上是一個獨立的法人,獨立核算其盈虧,而分公司不是獨立的法人,它的盈虧要同控股公司(母公司)合并計算納稅。一般說來,如果組建的公司一開始就可以盈利,設立子公司更有利;如果組建的公司在經營初期發生虧損,那么組建公司會更有利。
2.通過財務籌劃達到節稅。
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通過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以減少其納稅義務。例如,材料采購成本核算時,可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或其他方法;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的選擇等,都存在一個最優方案,使企業年度內或跨年度所實現的利潤符合企業節稅的要求。
3.利用稅法中的稅收優惠條款節稅。
在許多國家,為了保證稅法的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結合,使稅收更好地適應經濟形勢的需要,國家規定了許多稅收優惠措施。而合理利用這些優惠條款,就可以達到節稅目的。
4、借助其他平臺分析企業節稅方式。
企業作為納稅人,為了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投資、經營、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減輕稅負帶來的稅收利益,還可以在第三方平臺對企業自身狀況進行統籌分析。暢捷通會計家園眾多稅務專家通過案例解析合理避稅技巧及案例,開設了陽光節稅的系列公益講座,另有十余名專家線上互動答疑,幫助財稅人員學習節稅技巧,眾多知名財稅專家為企業解讀節稅的政策及問題。
立法意圖是確定節稅與避稅的區分標準。節稅是用法律并不企圖包括的方法來使納稅義務降低;而避稅則是對法律企圖包括但由于這種或那種理由而未能包括進去的范圍加以利用。
企業節稅方法
企業節稅方法一:找到合適的避稅天堂設立分公司:生活當中有很多避稅天堂,這些避稅天堂的稅率是相當的低的,如果在這些避稅天堂上去設立公司的話,這些公司也是可以享受比較低的稅率的。因此,企業在節稅的時候就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避稅天堂,然后直接在避稅天堂中去設立分公司。設立了分公司之后就將企業中稅率比較高的產業都轉移到分公司當中去,這樣就可以通過分公司來合理的節稅,降低企業的整體稅率,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企業節稅方法二:設立個人獨資企業來合理的節稅:個人獨資企業也是有非常好的節稅效果的,這種個人獨資企業操作起來也比較的方便,所以是非常適合企業去進行節稅的。因此,企業在節稅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設立個人獨資企業來節稅。但是,在設立個人獨資企業之前,企業一定要事先找到一個合適的稅收洼地,然后再根據稅收洼地來設立的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最后合理的去進行節稅,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企業節稅方法三:企業將自己轉換為高新技術企業合理節稅: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是非常支持的,所以這些高線技術企業就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一些普通的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而高新技術企業則只需要繳納15%的企業所得稅就可以了,因此企業想要合理的節稅就可以直接將自己的企業轉換成高新技術企業,這樣的話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去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節稅方法四:充分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利用地方政府可提供的稅收洼地園區,注冊個人獨資企業,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實現企業的納稅籌劃,從而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綜上所述,企業節稅方法有很多,以上四種就是比較好而且常用的一些節稅方法。
企業節稅與避稅的異同點
少交稅是所有創業者所希望的,并且并非是做不到的,企業少交稅可以通過節稅與避稅兩種做法達到。但是,節稅和避稅,又有不小的區別。避稅、節稅在現實中有時難以明確界定,但在概念上有其區別,具體有以下方面:
節稅
又稱為稅收籌劃,一般是指納稅人采用合法之手段(政策技巧、計算分析、會計政策等)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稅的目的,當存在多種納稅方案以供選擇時,納稅人則選用令稅負最低的方式以處理財務、經營、交易等事項;
避稅
與節稅不同,它是以非違法法之手段以達到逃避納稅義務的目的,此非違法是指所用手段既非明文規定可以做的,亦非明文規定以禁止的,是打“政策之擦邊球”,政府因其直接導致國家財政收入減少、間接令稅制有失公平并有其他不良影響,在稅務征管上是反避稅的,政府通過提高有關法規與政策的水平以制約企業之避稅行為。(由節稅網提供)
一、節稅的特點
第一,以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為前提。節稅是在合法的條件下進行的,是在對政府制定的稅法進行比較分析后進行的最優化選擇。
第二,符合政策立法意圖。納稅人通過節稅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法中固有的優惠政策來享受其利益,其結果正是稅法中優惠政策的立法意圖,因此,節稅本身正是優惠政策借以實現宏觀調控目的的載體。
第三,需要進行策劃。節稅需要納稅人充分了解現行稅法知識和財務知識,結合企業全方位的籌資、投資和經營業務,進行合理合法的策劃。沒有策劃就沒有節稅。
第四,表現形式多樣。由于各國稅法的不同,會計制度的差異,世界各國的節稅行為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一國稅收政策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差別越大,可供納稅人選擇的余地也就越大,節稅形式也就更加多樣。
二、避稅與節稅的區別
雖然避稅與節稅具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對其進行嚴格的區別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還是存在的。
1、避稅是違背立法精神的,而節稅是順應立法精神的。
換句話說,順應法律意識的節稅活動及其后果與稅法的本意相一致,它不但不影響稅法的地位,反而會加強稅法的地位,從而使當局利用稅法進行的宏觀調控更加有效,是值得提倡的行為。
2、避稅從某種意義上等同于逃稅。
避稅是以非違法的手段來達到逃避納稅義務的目的,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它與逃稅一樣危及國家稅法,直接后果是將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間接后果是稅收制度有失公平和社會腐敗。因此,國家需要以反避稅的手段對其進行調整和規范,而節稅則不需要。
三、避稅與節稅的相同點
作為納稅人實現不交稅或少交稅所可能采取的兩種有效的方式,節稅與避稅仍是具有共同點的。它們的主體都是納稅人,對象是稅款,手法是各種類型的縮小課稅對象,減少計稅依據,避重就輕,降低稅率,擺脫納稅人概念,從納稅人到非納稅人,從無限納稅義務人到有限納稅義務人,靠各種稅收優惠,利用稅收征管中的彈性,利用稅法中的漏洞以及轉移利潤、產權脫鉤等一系列手法。
歸納起來,介紹避稅與節稅二者的共同點主要有:
(1)主體相同,都是納稅人所為;
(2)目的相同,都是納稅人想減少納稅義務,達到不交稅或少交稅的目的;
(3)都處在同一稅收征管環境中和同一稅收法律法規環境中;
(4)兩者之間有時界線不明,往往可以互相轉化。在現實生活中,節稅和避稅實際上有時很難劃分清楚;
(5)不同的國家對同一項經濟活動內容有不同標準,在一國是合法的節稅行為,在另一個國家有可能是非違法的避稅行為。即使在同一個國家,有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也可能相互轉化。因此對它們的判斷離不開同一時間和同一空間這一特定的時空尺度。
避稅或節稅要講究策略,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以達到合理的少交稅的目的。
企業節稅的費用
我們可以為企業提供個人所得稅籌劃——從最高46%直降為4.5%,企業所得稅籌劃——從最高26%直降為4.5%;小規模公司節稅7000 含一年代理記賬、一般人公司13000 含一年代理記賬。
(比如您公司年收入是100W, 增值稅 100/1.03*3%=2.91W;附加稅 2.91*5%=0.13 W;個稅 100/1.03*10%*20%-1.05=0.89 W;綜合稅負:3.93萬元;返稅:0.6萬元;實際納稅:3.35萬元)。也就是說您公司在100萬利潤的情況下企業所得稅:10萬元、分紅稅:18萬元。
企業節稅時間
兩周執照下來,一個月可以開票(開票給您主體公司)
辦理企業節稅所需要的詳細資料
1.企業名稱(3-5個)
2.注冊資本(3-500萬認繳制)
3.經營范圍(可參考主體公司)
4.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實名制手機號+郵箱+手持身份證半身照
5.實名制手機號(稅務系統必須實名制,如系統檢測不通過出現異常戶,后果自負)。